1月19日,《教育时报》以《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密码—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应用型大学建设纪实》为题从党建、教学、科研、产教融合、成就等五个方面整版报道了我校升本以来应用型大学建设历程(相关链接:http://jysb.shuren100.com/2018-01/19/content_53892.html),全文转载如下
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密码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应用型大学建设纪实
□张颖 常书辉
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有2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教师领办36家科技型公司。学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双选会上一度出现多家用人单位争抢一名毕业生的场景……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所有着60年历史积淀但升本却仅有5年的新建本科院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5年前,原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和原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5年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以不懈的努力赢得了社会“教改领先、校产知名、学生管用”的评价,成为学生就业的“明星校”、河南省本科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短短几年,该校快速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统筹把握内外部形势,明辨理清发展目标,把脉问诊,抓住机遇,形成独特风格特色。”该校党委书记穆瑞杰如此概括。
凝魂聚气,党建引领学校发展新征程
2013年4月18日,对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师生来说,是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教育部正式批准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和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几代人孜孜以求多年的升本梦终于成真了,学校发展迈进本科教育的新征程。
两校合并,如何发挥1+1>2的效应?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面对“融合发展”这一考题,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索,学校的领导班子很快给出了答案: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以党建引领办学方向,凝聚师生人心,为学校科学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建从来就不是务虚的“面子活”,而是牢牢贴近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压舱石”。过去5年,学校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紧紧把握“抓党建促发展”的主旋律,切实发挥学校党委的核心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将全面从严治党汇聚为推动学校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生动诠释了“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的时代内涵。
学校探索实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大工程”(坚定理想信念、铸牢灵魂思想阵地的“铸魂工程”;凝聚全校师生之合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聚力工程”;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质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岗位,提高素质,增强技能,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强能工程”;通过创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校园文明程度的“创建工程”), 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模式,并结合学校融合发展这一最大实际,牢牢抓住融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将党建工作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实践利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用心用力、认真扎实、真抓实干、攻坚破难”的良好氛围。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校大抓基层夯实党建责任,打造战斗堡垒,坚持把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教工党支部建在教研室,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作风、亮业绩”活动,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将“党务”和“业务”有机结合,积极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学校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模式,校党委书记与各基层党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切实把“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落到实处。探索廉政提醒制度,在重大节假日前后,学校通过手机短信、微信、QQ等向中层正职以上领导干部和全校纪检委员发送廉洁提醒,对公权力较为集中的机关党总支和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风险提示。学校还在全省高校率先开展校内巡察工作,着力发现和解决学校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履职尽责推动本职工作不力等问题,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党建领航,梦想飞扬。5年来,通过党建引领,学校有力地促进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强”起来,干部作风“实”起来,干群关系“好”起来,党内生活“严”起来,从政环境“优”起来,师生力量被凝聚在鲜艳的党旗下,学校办学能力与社会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实践证明,科学谋划党建,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穆瑞杰说。
顺时而动,助推学科专业向应用型转型
学校组建之初,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还是专业设置,都带有浓厚的专科教育“影子”,与社会需求和师生期待有较大差距。
本科教育刚刚起步,专科教育亟待升级,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升本后,在如何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培养模式同质化和“千校一面”的问题上,学校开始了新的探索。
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广泛走访调研、举办本科教育论坛,在立足本科办学规律和新升本院校发展形势的研判后,该校提出了“新本科意识”概念,确立了“学科为体、专业为用”的学科专业发展策略,坚持把转型升级、特色发展作为追赶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策略和发展路径,并最终确立“建设特色鲜明、品牌过硬的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转型发展是学校面临的机遇,是学校面临的挑战,更是学校加快崛起的前奏和序曲。只有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在推动学校转型上动脑筋、做文章、下功夫,才能实现学校快速健康发展。” 回首这些年的发展,穆瑞杰这样说。
船行万里风满帆,恰逢其时。教育部提出一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重大战略。学校更加坚定了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踏上了转型发展的二次创业之路,从而拉开了气势恢宏的改革大幕。
学校先后出台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推进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工作规范》等配套方案,并把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写进学校的章程、“十三五”规划,从顶层设计上为发展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提供了制度支撑。
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学校建立了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专业动态调整与退出机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整合优化现有专业,积极改造长线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在人才模式上突出应用性。学校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完善二级学院共建和“订单班”培养模式的同时,试行“3+1”、分段式、模块化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构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构建“平台+模块+方向”的课程体系,形成崭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进城能就业,回乡能致富”的应用型人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内培外引,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吸收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兼职教师参与团队建设的机制,实施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双聘工程”,培育“上台能讲课,坐下能科研,进厂能服务”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形成以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大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一批行业知名专家为骨干的教师队伍。
在内部治理体系上,强力推行“校院(系)两级、产学一体、全程参与”的内部治理理念,创新开展“校+”办学,坚持按专业集群构建规范化的校企合作平台。现今,校企共建稳定性的校外实训基地100余个,百业会计真账工作室等“校中厂”29个,多尔克司等“厂中校”12个,联办“雨润班”等订单班18个。其中,雏鹰农牧学院是该校校企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
人无我有,彰显特色驱动学校内涵发展
从2013年到2018年,学校历经两任党委书记、两任校长,主校区也搬迁至龙子湖高校园区。虽然校址在变,学生在变,老师也在改变,但坚持特色发展是唯一不变的。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长罗士喜说:“没有特色就没有品牌。升本几年来,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在服务社会中找位置、找机会、抓机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校企生良性互动’的办学道路。”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对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这样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学校结合自身和当地实际,强化特色、注重创新,不仅要在“多人区”争一席之地,还要涉足“无人区”和“少人区”。
在河南高等教育的版图上,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板块。近年来,她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牧业”命名的本科院校,坚持一个“牧”字,在畜牧兽医领域精耕细作,做精畜牧兽医专业、做强食品工程专业;围绕一个“经”字,围绕商业办教育,办好教育促商业;突出一个“专”字,以“专”为核心,突出专业、专技、专术;强化一个“能”字,注重职能、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在河南省树立了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标杆。
如今,学校已成为畜牧兽医行业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每年6月,全省畜牧兽医类毕业生校园招聘会都选择在这里举办。
在全省畜牧兽医与肉食品加工领域,学校已然成为行业权威和标准规定的制定者。她的畜牧兽医类专业建设领先全省,畜牧专业、兽医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畜牧兽医类专业在国内同行业中享有盛誉。如今,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地方行政领导和饲料、兽药及养殖行业领军人物。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路上,学校致力于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应用型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走出校门即可上岗,成为为社会所需、为行业所用的各类‘师’型人才。”罗士喜说。
学校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两个重点,在培养高素质“师”型技能人才方面,突出抓了四个方面:
一是校企合作,推动毕业生精准就业。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工作室、校中厂,将教学内容融入设计或生产过程,让经理走上讲台、把工厂搬进学校,让学生走进企业、把车间当成教室,做到在教学中生产、在生产中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二是产教融合,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通过“校企政”共建科研团队、“校企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共育“师”型人才等多种合作模式,学生参与新项目、新成果的研究与开发,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从“找饭碗”到“造饭碗”。
三是推进实战,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学校以创新创业为载体,以校政合作为依托,建有2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90余个,每年接纳在校大学生实习、实训1000余人次,带动就业700余人,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是开门办学,开辟专业发展新领域。学校顺应教育国际化的时代潮流,走开放合作的办学道路,先后与英国哈特伯瑞学院合作开设动物科学专业,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与CIMI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合作开设会计学 CIMA专业……这既可以让学生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又可以得到全球认可的资格证书,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扎根中原,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担当
石冬梅是学校动物医学院教师,她主持的提升奶牛单产关键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五位一体”的提升奶牛单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成果,通过在奶牛场的推广应用,全省奶牛平均单产提升0.9吨~1.3吨。
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像石冬梅一样的教师不在少数。尤其是节假日,老师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对照河南重点产业规划“蓝图”,谋划专业布局调整;有的与大型企业老总座谈,商议如何对接需求;有的在为有关部委开展决策咨询课题研究……
“学校以河南农牧食品、商贸物流等为主要服务领域,培养适应中原新型产业体系发展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大产业发展中重大、关键性技术攻关研究,实现‘技术与经济、生产与市场’的高度融合和有效对接,对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罗士喜表示。
学校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和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等河南省战略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洪流,紧紧围绕河南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牧工商产业一体化发展,做精动物生产类专业、做强食品工程类专业、做大商贸物流类专业、做活信息技术类专业,形成了紧密对接河南产业链条的专业体系。
由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张桂枝负责的《面向中亚的肉鸡和肉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是学校对接国家“一带一路” 走出去战略,面向中亚国家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该项目主要承担我省家禽肉牛生产关键技术集成输出到吉尔吉斯斯坦国,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提升我省在中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该项目组针对该国畜牧业现状,开展了山地牧场和种质资源调查、家禽生产技术改进、企业员工和牧民技术培训等,受到了该国政府部门和当地各少数民族的赞许,得到了省长陈润儿的肯定。
由学校副校长张卫宪担任主任的河南省非常规饲料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是学校面向国家中部发展战略,立足河南省农业畜牧业大省省情所设立的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针对我省秸秆、酒糟、豆渣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创新利用领域开展研究,目前已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5项。
学校瞄准学科优势和地方需要的结合点,参与制定我省畜牧业、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优势学科资源,与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建了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高档牛肉解冻与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建有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饲料工程中心、生猪疾病防控中心等合作平台,成功研发兰莲口服液、清热口服液、羊场兽医远程诊断平台、遥控投料船等10余种新产品和新技术。
学校主动为地方经济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分别与河南省畜牧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新郑市新港产业集聚区、博爱县产业集聚区等建立校地合作关系,组织开展“豫企经营状况调研”活动,完成了《豫商发展报告》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合作成果。
勇立潮头,新建本科院校风景这边独好
“千校一面,实力不强”是很多人对1999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的固有印象。与老牌本科相比,新建本科院校总体上存在发展目标不清晰、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处于“上不着天、下不接地”的尴尬困局,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近几年的发展正在打破这些发展瓶颈。
一系列闪亮的成绩单,佐证了该校这几年非凡的发展成就。
“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成功立项,爱尔兰研究中心获批为教育部学科平台,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河南省非常规饲料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获批省级实验室,微生物生物转化中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获批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资源开发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为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8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升本以来,坚持“纵向提升、横向贯通”的工作思路和“顶天立地”的指导方针,让该校科研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让不少新建本科院校艳羡不已。
学校拥有的“国家级荣誉”更是含金量十足: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6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这些荣誉不仅在新建本科中首屈一指,而且在很多老牌本科院校中也有之甚少。
在学校教学科研亮点凸显的同时,该校的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也节节攀升。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率分别达到146.5%、192.5%、260%。当许多高校为毕业生就业发愁时,学校的就业率却“逆市上扬”,由于动手能力强,在校期间专业实践经验丰富,学校的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很多学生毕业前半年甚至前一年就“名花有主”了。
从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每年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上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出社会对该校的认可程度。2014年学校排名全国第588位,在全省33所本科高校中排名25位,处于省内本科院校的末端;2018年,学校排名全国第452名,在全省37所本科高校排名中跃升为第17位,超过很多老牌本科排名。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稳步提升。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中,2016年,学校排名全国第270名,在全省37所本科高校中排名第10,教学质量成为省内外许多本科院校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如今,学校正秉承“面向行业、改造专业、服务企业、促进就业”的办学理念,坚持“区域性、行业性、开放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在全力建设特色鲜明品牌过硬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风正好扬帆,实干正当时。立足新起点,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人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一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将巍然屹立于中原大地!